向陽

阿盛以小說之筆書寫散文之情,以散文之筆書寫小說之事,文類的混用和交參,不澀不滯,因而寫出獨具當代台灣風味的深刻篇章,此書已為台灣散文書寫開出一條新路。至於阿盛一向專擅的幽默詼諧、諷諭曲筆,則其餘事也。



    混語台灣風:評阿盛散文集《夜燕相思燈》

向陽

  創作不懈的阿盛於去年年底推出散文新著《夜燕相思燈》,從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《唱起唐山謠》算起,二十餘年的書寫生涯,阿盛一路走來,紮實穩健,毫無含糊,不斷透過不同年代的名篇佳作,確立他在當代台灣散文界獨特的風格和定位。他的筆端,出神入化,雜糅古典與現代、出入台灣鄉土與都會,在看似隨意鋪排而實則匠心獨運的結構經營中,展現出俚俗和典雅爭勝、詼諧與嚴肅共存的獨特文風。
  《夜燕相思燈》的散文書寫,積累了近三十年阿盛的創作經驗,而有總其散文風格的表現,加上人生歷練與智慧具足,全書讀來不止於詼諧幽默,還別有蒼茫人世雲中看的滄桑之感,令人沉吟、動容。散文寫作,從風花雪月到身邊瑣事、心靈雜感、生活談片,無一不可為之,也屬歷來散文書寫常態;阿盛從出道迄今,總能獨闢蹊徑,以現代說書人的敘事文體,勾勒常民社會的生活百態,寫出人間生活的百般無奈,諷諭人性深層的萬端矛盾,因而別於其他名家,跳出個人世界,記錄台灣社會的深刻圖像,他的筆猶如史筆,寫出台灣近半世紀的社會變遷,以及在這個變遷過程中從鄉村到都市的人的無奈。讀阿盛的散文,就像觀賞一部部精拍的紀錄片,可以看到你我皆在其中扮演一定角色。歌哭喜怒,都能挑動閱讀心緒。
  正如本書卷別「壹」「貳」兩分,壹卷寫五六年大的台灣鄉土農村,貳卷寫台灣都會群像。卷壹延續阿盛鄉土散文的氛圍和調性,在敘事過程中,採抉充滿鄉野傳奇特性的故事,表現鄉里人物和鄉村生活的種種形貌,卷中六篇散文,或寫風雨下的鄉村生活,或寫小鄉小鎮夜市熱鬧景象,或敘小學孩童鬥蟋蟀的昔年盛景,或敘鄉間採藥、賣醬菜的故事──這些陳年往事,在阿盛筆下,逐一展現,色澤昏黃,而情境彌新,對於也成長於五六年代台灣鄉村的世代來說,這是共同的集體記憶,有著成長的痕跡、歲月的遺澤;對於新世代的讀者而言,則又充滿陌生化、傳奇化的想像。打拳武師的開場說白、讀過漢學唐老先生的台語、老祖父口中的日本巡查、巡迴鄉間的寄藥商、沿街叫賣的醬菜販……,這些已經幾近在台灣農村絕跡的故事,阿盛說來活靈活現,因而傳神了早期台灣農村的風土民情。
  卷貳,則集中於阿盛所見都會生活,特別以底層庶民或小人物的勾描為主。阿盛寫都市上班族為了生活重負而無可如何的無力感,寫單親家庭孩童、失業族、「外婆」族、待字的女教師、獨力撫養女兒的媽媽……,這卷筆鋒與上卷的鄉土語言使用大相逕庭,轉而參雜媒體與都市流行語彙、語氣,呈現近一二十年來台灣都市化過程中的語言變化,流俗中帶有潑辣、直率的現實氛圍。對照卷壹的俚俗間雜古雅,可以見出阿盛對於生活語言的高度敏銳。更重要的是,以都市生活作為書寫題材,而能表現都市底層的感覺結構,應該是此書可貴之處。
  整體來看,阿盛從出道名篇〈廁所的故事〉寫作迄今,他的散文已臻於妙境,語言上的「混語」﹝古典漢文、正宗台語、生活國語三者交織﹞使用,再現了當代台灣語言的生活特質,更塑造了無法被模擬的阿盛獨特文風,已為評論界共識,《夜燕相思燈》正是總此大成的結集;進一步看,這些「混語」的運用,在本書中更加圓融地被運用於敘事、對話之中,交錯對映,既有現代說書之趣,又富小說對話如見其人的生動,因而能勾動讀者進入阿盛鋪陳的語境,與文中的故事、角色相互對話。阿盛以小說之筆書寫散文之情,以散文之筆書寫小說之事,文類的混用和交參,不澀不滯,因而寫出獨具當代台灣風味的深刻篇章,此書已為台灣散文書寫開出一條新路。至於阿盛一向專擅的幽默詼諧、諷諭曲筆,則其餘事也。

《文訊》,268期,20082月,頁108-109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x4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