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titled.bmp

20090529072718983.jpg

【台灣醒報記者賴宥霖報導】

  身為牙醫師的李偉文,診所裡卻有四五千本書。身為愛書一族的李偉文,跟聯合報的文教記者陳宛茜一起在「2100醒報現場」暢談他對獨立書店的閱讀經驗。他呼籲大家要多買書,李偉文笑稱,就算不看,「擺在那裡都會改變氣質。」

 

  「若是城市風貌很單調,代表城市人的精神生活也很單調。」李偉文在接受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主持的這個電視節目專訪中,認為書店的跟城市風貌有很大的關係,陳宛茜也說,獨立書店代表城市的包容性,以及對個性書店的尊重。「像你到紐約,不會到大型連鎖書店,反而會去『城市之光』這種獨立書店。」

  不過李偉文也指出,最重要的還是大家要養成買書的風氣。「我認識很多朋友,可以花錢做很多奢侈的事情,卻要跟我們借書。」李偉文說,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買書的習慣,他指出,臺灣的人口跟書的購買量其實不成比例,呼籲大家要多買書,他開玩笑說:「就算買回來沒看,擺在那裡都會改變氣質。」陳宛茜指出,近年來連鎖大型書店興起,讓很多小型的獨立書店生存益發困難,就在去年十一月底,金融風暴爆發不久,許多獨立書店聯合成立「集書人」公司,想要團結起來對抗大型連鎖店。

 

  「書店有種空間氛圍,讓大家對書店有依賴情感,誠品崛起也是因為這樣。」陳宛茜說,但是1990年代網路興起後,大家仍然需要書店的氛圍,還是會到書店看書,但卻選擇看完後在網路書店買書。「書店老闆把書店弄得那麼漂亮,但是回饋卻是到網路上。」「消費者只能用消費來表達你對社會的看法。」李偉文說,希望社會有好的書店存在,只能靠消費來選擇。他認為,個性商店的存在,就像生物多向性一樣,多元化其實是一種資產。

 

  陳宛茜也呼籲,如果大家都在書店看書,卻在網路買書,錢就都會被網路書店賺走了。「一本書七折與七九折其實差不到二十塊,像我就反其道而行:在網路找書,到書店買書。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x4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