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置於忠義國小校園內的石轆之一。
(記者洪瑞琴攝)

記者洪瑞琴/台南報導

  散置於台南市忠義國小校園內的二十多具石礅,是台灣早期壓磨甘蔗的石車,但如今卻被擺在校園內當座椅,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它是台灣製糖的重要見證,文獻委員謝碧連建議設置解說牌,讓文化教育從環境開始。

  謝碧連指出,台灣自荷、鄭、清至日治初,砂糖是外銷主力之一,日治時代未引進現代化機械製糖前,砂糖都由「糖廓」產製,「糖廓」生產主要機具,就是這重達百斤的石車,工人把削去首尾的甘蔗節,放進石車縫壓研搾出蔗汁,再煎煮出砂糖。

  這些石車不但是台灣糖業文化重要古物,也是台南府城昔為砂糖產銷重地的歷史見證。不過,校園內遺留散放這麼多石車,實是全台罕見,它們的身世之謎,外界眾說紛紜。

  忠義國小校園就位在昔日台南神社外苑;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玉璜表示,進行神社事務所文史調查發現,其實在1930年,神社外苑進行空間規畫時就有現代園藝造景概念,從外地搬來溪石營造小河流水之外,也從台南縣新化糖廓搬來舊石車,成為地景規畫元素,忠義校園內才有如此多的石轆。

  忠義國小校長吳淑美表示,立解說牌是好事,但學校屬孔廟文化園區內,解說牌應由文化公部門會同專家共同查證後書立,才不會誤導下一代。台南市文化觀光處表示,將擇日請專家會勘研議。

Liberty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x4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