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庄腳人

 

  某個禮拜天早上,筆者跟著孫女到一家西式早餐連鎖店去吃早餐。西式餐點基本上有各種麵包、培根、火腿、蛋類、蔬果等綜合的三明治,與副餐的果汁、可可、咖啡等。這種早餐連鎖店的特點,是食客要在吧檯點餐並先付費,而店員準備好餐點以後,食客要自己去拿,吃完後也要把餐具拿到回收檯。店員只有在吧檯內部收費、做餐,除此之外,對食客並沒有任何服務。

  坊間有一說法「早餐要吃得像皇帝,午餐吃得像平民,晚餐吃得像乞丐」。西方人或醫生的說法都認為,早餐要吃比較有營養的食物,而午餐則是填飽肚子就可以。至於晚餐為了減輕胃的負擔,要吃比較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,且不要吃得太飽。然而在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,在經濟上大多很不富裕。都要靠體力耕耘,所以對飲食只求能吃飽,哪裡能奢望有營養。尤其當時民智未開,飯煮熟後都是將米飯撈起來吃,而將最有營養的飯湯餵豬,至於配菜則都是些蘿蔔乾及豆腐乳等醃漬類食物,哪裡有如今的魚肉雞等。早期不如當今有大規模企業經營飼養的雞、鴨、豬、牛養殖場,一般農家對這些食用的家畜,都是在家自養,同時也捨不得吃,而是出售換錢、貼補家用。

  話又說回到「早餐」,二次世界大戰結束、日本人離台,而中國各省民眾來台後,就開始出現燒餅、油條、豆漿或米漿,後來又有北方的水餃、蛋餅以至南方的廣東粥及飲茶等。到了近年由於經濟發展,與西方經貿頻繁,無形中帶來各式各樣的西式早餐。順道一提,我們在西式早餐連鎖店,所看到的大多是登山健行或清晨外出運動後,穿著運動服的民眾。這些客人不會如早期的民眾,幾個人聚在一起並大聲高談闊論,完全不管自己大分貝的音量是否會影響到在場的他人。現今早餐店的客人,若有交談,聲音也都很輕聲細語,並且多數都是在閱讀報刊雜誌,享受早晨優閒的時光。從這些民眾的動作來看,筆者深感台灣社會的成熟和文明度也已深化、提高了。

  另外西式早餐連鎖店的裝潢,從工作檯的廚具、杯盤、刀叉,以至湯匙、筷子等,都很講究乾淨清潔。播放的音樂也很溫和輕柔、音量適中,讓顧客能在輕鬆舒服的心情下,愉快地品嘗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。傳統清粥小菜早餐店或是燒餅油條豆漿店,可學習西式早餐連鎖店的經營模式,共同大批進貨;而店裡的裝潢衛生設備,也應設法改進以符合現代標準,尤其是店員的服裝穿著及服務態度與禮貌上,也應適當給予訓練。若能如此,不但能提高國人日常的生活水準,對接待外來的國際觀光客,也能有所幫助。這是筆者吃早餐時所聯想的拙見。

(自由副刊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x4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